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咨询热线:0372-6708888
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 培训动态

【致敬红旗渠劳模】开山炮声中,他们都曾奋不顾身……

发布:红旗渠企业家学院浏览:2550次

图片



图片

【致敬红旗渠劳模】开山炮声中,他们都曾奋不顾身……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

4月30日上午

红旗渠企业家学院会议室里

涌动着特殊的感动

当年迈的劳模

含泪再现那十年战天斗地的岁月

曾无数次向各地学员介绍红旗渠的学院教职工

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向劳动者致敬 向红旗渠精神致敬

图片

李改云(84岁,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林州市姚村镇井湾村人):

修渠时,我才20多岁,负责生产和安全。每天早上5点就得起床,带队巡查渠线。天太黑,连路都看不清。我们排好队,队伍的第一个人提着马灯,第二个人跟着提灯人,第三个人跟着第二个人,依此类推。因为渠线弯曲,队伍并不是直线行进,如果后面的人跟着灯走直线,很容易掉下高高的山崖。

1960年2月18日上午11点多,在工地上检查安全时,因为救一个小姑娘,我被埋在坍塌的土石里,被刨出来后,棉衣和肉已经粘到一起,成了“土人”了。后来,虽然保住了命,右腿却落下终生残疾,至今皮肤还会往外渗水。红旗渠精神来之不易,我希望一定要一代代传下去。

图片

郭秋英(70岁,红旗渠配套工程特等劳模,“铁姑娘队”队长,林州市姚村镇水磨山村人):
不能说我们是英雄。我们仅仅是在那个年代,做了该做的事。真正的英雄,是林县人民,特别是在修渠过程中牺牲的81位同志。
红旗渠共分三期建设,我参加的是第三期配套工程建设,那年我18岁。在“换新天”隧洞建设中,我担任“铁姑娘队”队长。那时候,任务是按人头分的,我们不愿意拖男同志的后腿,就学着扶钎打炮眼。由于作业面太小,我们就反复试验,最后都掌握了干活的窍门,和男同志轮着班干活,最终钻通了400米长的“换新天”隧洞,使红旗渠水流到了水源匮乏的水磨山村。在修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技术,也亲身感受到了修渠的不容易。

图片

张买江(71岁,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林州市桂林镇南山村人):

红旗渠精神来之不易,需要好好地弘扬。非常感谢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因为有了阵地,才能更好地宣传好红旗渠,传承好红旗渠精神。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非常缺水,村民吃水,近的要跑5里地,远的要跑15里山路。有一次,曾经裹过足的母亲为了挑水,大冬天掉到池塘里,差点要了命。

我父亲在修渠工地上牺牲后,母亲便狠心将不满13岁的我送到了修渠工地上。她说:“买江,不把水带回来,就别回来见你娘!”在工地上,我从刚开始帮大人收拾磨坏的钢钎,到后来学着当了炮手,学会了石匠、铁匠、木匠这些技术,成了技术骨干。红旗渠修建了10年,我在红旗渠工地干了9年。我的伯父、二弟等都在修渠工地上干过。事实证明,只有跟党走,依靠群众,国家才能大发展、大创新。

图片

田永昌(88岁,红旗渠建设甲等劳模、红旗渠总指挥部宣传股股长,林州市城关镇南关村人)

虽然已经过去了50多年,我还记得我们的五项工作职责:早上和中午打开广播;办《引漳入林战报》;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表彰好人好事;协助来自新闻媒体的记者采访。

在工地上搞宣传很不容易,白天帐篷里热得要命,晚上被子能拧出水来。有一次, 我在写稿子时,一条长蛇爬到我跟前,赶跑后继续写。左手在工地上受伤后,《河南日报》记者说我“左手挨锤不误右手写字”。

我是沾了红旗渠的光了,因为修渠,我和老伴儿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一辈子不能忘记。

图片

常计林(86岁,红旗渠建设者、工地炮手,林州市姚村镇寨底村人)

我1960年就上了修渠工地了,当炮手。特等劳模常根虎和我是一个村的,当时我们在一起干活。我不会说啥,在工地上就是实干。我会配药,自己碾炸药,装完大炮装小炮,然后放炮。我在姚村镇著名的空心坝上干过,现在一晃就是几十年了。

图片

王希安(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副院长):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五一”是劳动人民的节日,在这个时刻,我们特别怀念当年的修渠人,所以,特地邀请部分修渠劳模到学院座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劳模致敬,向所有劳动者致敬!这些激动人心的修渠故事,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劳模为榜样,持续打造精品课程,让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图片






豫ICP备19014095号-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