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全景(名誉院长)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名誉院长。长期关心林州市发展,曾著文《永远的红旗渠精神》,称赞红旗渠“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2017年5月22日-23日在林州考察期间指出,红旗渠精神体现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改变现状、促进事业发展的精气神,这股子精气神已经深深根植于林州人民的心中和行动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得以加强。
-
王全书(名誉院长) 十二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名誉院长。主讲红旗渠精神、杨贵的可贵之处等课程。
-
康益铭(名誉院长) 国际警察特训组织亚洲总署行政长官、中国反腐法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重大项目纪检监察部部长、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名誉院长。
-
王军(名誉院长) 中共林州市委原书记、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名誉院长。自2010年起赴林州任职,近10年时间走遍林州山林和村庄,对林州和红旗渠的历史了若指掌。指出红旗渠精神已成为延续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具体载体和文化景观地标,体现了中华民族“顺民意、利百姓、福子孙”的血脉传承。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为林州发展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劲引擎。
-
姜浩扬(文化顾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创意中心主任、亚洲艺术品收藏鉴定委员会终身荣誉鉴定专家、红旗渠企业家学院文化顾问。
-
张泽群(文教副院长)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全国人大代表、红旗渠企业家学院文教副院长。关注红旗渠近30年,对红旗渠怀有深厚的感情。1990年,年仅24岁的张泽群深入林县山区,拍摄纪录片《山碑》;2014年,又为杨贵同志拍摄口述历史资料纪录片《杨贵访谈录》,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李蕾 林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曾任红旗渠干部学院院长助理、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州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委宣讲团成员。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红旗渠,并随河南省委宣讲团在全国进行红旗渠精神宣讲。2007年5月1日,由她主讲的《红旗渠的故事》在央视著名栏目《百家讲坛》热播,同年10月4日又进行重播,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
柳罡(文化顾问) 国际警察特训组织亚洲反洗钱总局调查员、亚洲艺术品收藏鉴定委员会终身鉴定专家、中国玄奘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红旗渠企业家学院文化顾问。
-
杨志勇 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名誉院长。“人工天河”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老书记之子,讲述《我的父亲杨贵》。1954年4月,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率领林县人民苦干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当地群众感激地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
-
任羊成 红旗渠企业家学院顾问。1927年出生于林县任村镇古城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劳模,国家红旗渠工地除险队队长。1958年,响应林县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和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在工地上哪里艰险他就往哪里闯,哪个活苦就拣哪个活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任羊成担任除险队队长,终日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飞崖下崭,凌空除险,扫除障碍,被群众称为“飞虎神鹰”。
-
张买江 红旗渠企业家学院顾问。1961年,在父亲修渠牺牲一年后,年仅13岁的张买江继承父亲遗志到红旗渠工地修渠。在修渠工地上,张买江干起活儿来像个小老虎,开始时帮大人背钢钎,每天要走七八十里路,在各工地之间穿梭奔波。母亲给他做的布鞋不到一个月就穿破了,脚底磨出了血泡,时间长了脚板磨出了又厚又硬的茧子。后来他在工地看护炸药,还负责开山爆破。他学会了石匠、铁匠、木匠技术,成了修渠民工中的技术骨干。红旗渠修建了10年,张买江在红旗渠工地整整干了9年,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
-
李改云 红旗渠企业家学院顾问。1960年,在红旗渠修渠工地上,林县井湾大队妇女主任李改云,这个铁姑娘和男人比着干,带领村里的姐妹们组建了豪气冲天的刘胡兰突击队。李改云作为队长,每天收工后,都要在工地上巡回检查,排除隐患和险情。在红旗渠工地上,一天山崖上有石块往下滚落,为了救护一个小姑娘,李改云被蹋下来的土石砸伤腿, 留下了终身残疾。群众在她受伤的地方建设了一座桥——改云桥,用这种方式弘扬这位女英雄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李改云被林县县委表彰为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
-
郭秋英 红旗渠企业家学院顾问。在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中,郭秋英任“铁姑娘队”队长,带领一班女青年参加一干渠十二支渠“换新天”隧洞的战斗,跟随父辈们学会深井隧洞扶钎打炮眼。在隧洞里,由于井深洞窄,作业困难,她带头抡锤,跪着打,站着打,再苦再累也心甘。就这样,坚持不懈地率领“铁姑娘队”和男民工一道,大干苦干60天,钻通400米长的“换新天”隧洞,使红旗渠水流到水源匮乏的水磨山村。1969年支渠配套总结会上,被评为红旗渠支渠配套建设模范。
-
魏德忠 红旗渠精神的记录者、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郑州大学客座教授、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秘书长、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曾任《河南日报》摄影记者。从1960年开工到1969年全线通水,他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了红旗渠建设中动人的场景和红旗渠建设者,把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些动人的瞬间定格,成为永恒的、鲜活的历史见证。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人民画报》等报刊上发表的红旗渠照片就有上千张,其中不少还在国外发表和展出,有些照片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并最终整理成册《红旗渠》,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
涂建华 重庆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隆鑫事业创始人,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渝商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重庆市人大代表,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发起人。
-
汪洋 著名导演,资深媒体策划,曾担任多届春晚的主创,《星光大道》《心连心》等多个著名栏目的总策划、导演,为中国策划界领军人物。多年来,深入中国咨询产业,曾任中国中小企协商学院院长,在文旅产业经营十数年,北京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创办燕园书苑,现担任北京大学文创旅游经济研究课题组执行组长,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发起人。
-
王希安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原中共安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研究员、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河南省党史学会、党建学会理事、安阳市优秀市管专家、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党校教育事业近40年,长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和红旗渠精神。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专著6部。
-
王志轩 历史学博士、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人、专家库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周易、甲骨文等,已公开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现主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易藏》(易经文献总集)古籍数字化项目。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说文解字”专栏撰稿人之一。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立项的“2017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主持人。
-
赵锡信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教授、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安阳市优秀市管专家、安阳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安阳市政府智囊库经济专家顾问。先后荣获中央党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委党校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宣讲队员、安阳市劳模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党的理论宣传与研究、经济理论与应用经济研究。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完成省规划课题4项,市级重点课题30多项,出版论著10部。
-
陈晓萍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先后荣获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河南省优秀宣讲队员、安阳市市管专家、安阳市劳动模范、安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安阳市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讲授党的建设理论、党性教育和红旗渠精神等相关课程。多次参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理论宣讲活动。受红旗渠干部学院邀请,为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中组部、中宣部、国家公务员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各类班次授课,并受邀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四川省委党校、广西高校等地授课,深受好评。
-
杜光华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先后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干部教育培训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宣讲队员、安阳市市管专家、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等荣誉称号。主要承担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党的建设、红旗渠精神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9项,主持完成市领导命题课题20多项,参编著作7部。
-
王勇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2017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评为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安阳市政府专家智库成员,安阳市党的十九大宣讲团成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安阳发展战略和红旗渠精神等问题研究。
-
聂广睿 中共安阳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红旗渠企业家学院特聘教授、安阳市市管专家、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青年社科专家、安阳市委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研究方向为红旗渠精神及生态文明。撰写全国中文核心论文及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省、厅级课题20余项。荣获安阳市委党校系统中青年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受邀在红旗渠干部学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企事业单位、团体授课,深受学员欢迎和好评。
-
刘志伟 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顾问、安阳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长,安阳市优秀专家、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党报审读组成员、安阳师范学院殷商甲骨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师大、红旗渠企业家学院外聘教授,安阳工学院、安阳学院等特聘教授。 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播出)专著、影视、戏剧、音乐、乐舞、动漫等大型作品30余部。主讲《红旗渠精神的凝聚与企业文化塑造》《你身边的“一带一路”》《文明探源说汉字》等。受邀参加央视《读书时间》《探索发现》等栏目;获颁“文明之光2015 中国文化交流年度(十大)人物”等。